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实操人,找到了

zz95daf

时间 2024年6月22日 预览 4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2A003ZK00

2024-06-22 09:24·玉渊谭天·发布于北京

这两天,针对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谭主持续释放独家信息,引发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追踪它们的报道,可以发现,西方媒体转引频次最高的信息点,都与中方的反制行动相关:
||BBC、英国《每日电讯报》在转引谭主的报道时,都以“中国汽车制造商敦促中国政府提高对欧大排量汽油车关税”的相关内容作为标题;
||彭博社等媒体则是关注到了谭主报道中“业界呼吁对欧采取‘最严厉措施’”,以及欧洲车企可能面临的损失;
||华尔街日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则在关注谭主提到的,中方对欧进行的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进展。
事实上,欧委会自己,也在关注中方的动向。针对中方连续释放反制信号,欧方表示:
欧盟不愿意发起“贸易战”,但中方的行为是在挑起“贸易战”。
言下之意,我可以打你,但你不能还手。
到了今天,欧委会还妄图自诩自己是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行事,还妄图将“发起‘贸易战’”的帽子扣给中国。
谭主深入分析欧方相关人士表态,在美欧报道中追踪探查,揭开了这场纷争背后真正的推手。
按照欧委会的说法,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威胁”到了欧洲。
从数据上看,2024年前四个月,中国在德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上升至40.9%,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进口国。
按理说,德国应该是最能感受到中国“威胁”和“冲击”的国家。但在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件事上,德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反对。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更是在近期的访华行程开始前,专门向媒体释放了德国的态度:
“中国在所有领域都是德国的合作伙伴。”
和中国电动汽车关联如此紧密的德国没有感到“威胁”,那“威胁”,到底从何而来?
可以把时间线,再推到欧委会做决定之前。
利用大数据手段,谭主分析了2023年以来欧盟27国媒体有关“中国电动汽车”的报道。欧委会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当天,有一个明显的报道高峰。
但放在2023年全年的报道中看,“关税”“调查”“补贴”这些词,并不是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媒体关于“中国电动汽车”报道的主题。
多数报道的目光,还是聚焦在自身产业的发展上。就拿其中报道量最高的德国媒体来说。2023年,德国媒体报道的高频话题是“电池”“增长”“投资资本”。到了2024年,“电池”“转型”“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持续出现。
德国媒体格外关注“投资”和“增长”这些话题,背后是德国乃至全欧洲车企在过去一年间面临的转型困境。
由于财政政策收紧,2023年,德国政府逐步降低了鼓励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补贴,这使得市场需求变少。与此同时,高企的通胀让德国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是包括德国车企在内的欧洲车企实现转型最有效的出路。
相应地,能在数据中看到,德国、荷兰、爱尔兰等媒体触达率较高的报道中,都提到了中国电动汽车“高质低价”的特点。欧洲行业人士甚至直言,没有中国,就“没有能源转型”。
通过同中国的合作,磨砺自身成本控制和生产制造的能力,成为了欧洲车企的选择。
然而,就是在欧洲车企陷入困境,奋力抓住转型机遇的同一时间,欧委会开始释放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消息。
根据欧方解释,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有“威胁”的判断,是从媒体报道中得到的。
刚刚提到,欧盟27国关于中国电动汽车的报道,没有相关内容的发酵。那欧委会的这些人,看的是什么报道呢?
同一时期,提及这一话题最多的,是美国媒体,报道量超过了11.3万条。
美媒的第一个报道高峰,在2023年3月到4月。事情的起因原本是美欧针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滥施补贴伤害欧盟产业利益的问题,要讨论解决办法。然而美媒在报道中,同时就开始“关联”起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存在所谓“补贴”的问题。
在这次讨论后,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欧洲中心助理主任詹姆斯·巴奇克率先提到了“补贴”一词,他表示,“在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多元化方面达成共识是美欧关系的重要一步,任何避免补贴战的举措都是有意义的。”
“补贴”一词,由此开始在欧洲媒体关于中国电动汽车的报道中出现。
随后,两名欧委会高级官员在媒体采访中透露,欧委会负责贸易保护措施的部门正在讨论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根据专业机构的挖掘,《政客》欧洲版一名叫斯图尔特·刘的记者,也在协同释放欧委会要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以及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消息。这成为了舆论场的关键传播节点。
有意思的是,协同欧委会释放消息的,不只是欧洲记者,还有美国媒体。并且美国媒体率先发起了信息轰炸,掀起了多轮炒作“补贴”问题的报道高峰。
相较而言,欧洲媒体的报道高峰要晚一些,是等到了冯德莱恩正式确认将发起调查,欧洲媒体才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和“补贴”出现了几天集中的报道。
高峰过后,又很快降为平淡。
眼看光靠补贴这个话题不能引发太大关注。随后,美国咨询公司又接连发布报告,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50%的关税是阻止中国汽车制造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