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有道、搜狗、搜搜、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排名
关于我们关于我们
四虎2020免费观看

1、中部“四虎”崛起,山东学什么?

当周边城市群在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支撑下拔地而起,曾经的全国经济领头羊——山东,却沦为城市竞争的战略洼地,面临被遗忘的危险。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山东猛然发现,曾经被视为“小弟”的中部地区借助城市群战略大跨步赶超。10年前,河南GDP仅占山东的58%,湖北38%,湖南38%,安徽30%;2020年,河南GDP占山东的比重上升为75%,湖北59%,湖南57%,安徽53%,分别增长18%、21%、19%、23%,速度令人咂舌。

如果再将眼光聚焦,城市群也带动了中部地区城市的迅速崛起。合肥、郑州、长沙从默默无闻跃升为明星城市,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发展中心等政策加持,智能城市、新能源 汽车 、光纤光缆等战略新兴产业纷至沓来。而济南、青岛,曾经的光辉与荣耀日渐颓势,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明显不够。

今后五到十年,城市群战略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展潜能。山东必须奋发有为,做大做强胶东都市圈和济南省会都市圈两翼,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打造新的增长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才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

曾经,中部塌陷是中部地区的现实情况。

在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对比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全国经济增长的“盆地”,被喻为“中部塌陷”。论发展水平,中部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中部比不上西部。2005年,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990年底的21.9%下降到18.8%。

中部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引起国家重视。2004年中央首提中部崛起战略,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5年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中央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政策不断投向中部。

二十年时间,中部沦陷的窘况被彻底改变。

1999年的各省GDP数据中,河南4453亿元,湖北3183亿元,湖南3168亿元,安徽2673亿元,江西1827亿元,山西1643亿元;2020年中部6省GDP都上了新台阶,河南54997亿元,湖北43443亿元,湖南41781亿元,安徽38681亿元,江西25692亿元,山西17652亿元。6个省的GDP都至少增加了10倍。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2006-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制造业获得空前发展,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20年前,中部地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城市只有武汉市,位列全国第11位。毕竟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地位一直重要。相比而言,其他5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要差很多,GDP仅次于武汉的郑州市(641亿)还不如潍坊市(647亿),排名连前三十都进不去。

等不到30年河东河西,中部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翻天覆地。中部龙头武汉市GDP增长了15倍,长沙增长了20倍,郑州18倍,合肥猛增了34倍,号称“中部四虎”。即便是南昌、太原,增长速度也在10倍以上。

2020年的最新GDP排名中,武汉虽然受到疫情封城影响,GDP负增长4.7%,仍继续保持全国前10强地位,位列第9位;长沙和郑州势头强劲,位列第15位和16位;合肥GDP突破1万亿元,顺利杀入前20强。南昌第40位,太原第56位。

目前来看,中部崛起战略完成了当年提出的指标: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缩小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而且是超额完成任务 。

如果仔细分析中部的弯道超车之路,集中力量发展城市群功不可没。

城市群是承载人口、产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国家,还是省份参与竞争,主力就是城市群。从国际上来看,最发达的城市往往都是世界级城市群,比如全球四大湾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典型特征就是:一个能带领整个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城市。

中国也正沿着这条路发展。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涉及全国主要城市。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紧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可想而知分量之重。

几年时间,眼看着山东半岛城市群被堙灭在群雄逐鹿的夹缝中。中部地区却抓住机遇,一举实现逆袭。

原因何在?包括中部地区在内的各省都在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将更多资源聚集到核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第一层是全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此,两座城市的发展一骑绝尘,GDP数据屡创新高,城市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圈覆盖城市达到5省30个。

第二层是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从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融入长三角,合肥在积极打造合肥都市圈,将曾经跨入南京都市圈的马鞍山、芜湖纳入。湖南省举全省之力打造长株潭融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构成了一个颇具活力的都市圈。

虽然江西省会南昌GDP还在6000亿左右,但它周围已经形成了“环南昌万亿GDP城市群”,做大南昌蓄势待发。

曾经领先的山东却走了另一条道路。这些年,省内各市的经济体量差距不大,各地GDP在全国都能排进前100,却没有一个能够具备影响力的核心城市。2020年,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的省会首位度分别达到36%、22%、29%、26%,南昌、太原的省会首位度也超过20%。同期,济南的省会首位度虽然有所上升,也仅不到14%,继续保持全国倒数第一。

最终,青岛与长沙、郑州,济南与合肥GDP相差无几,曾经的工业大市与现在的明星城市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

好的均衡是高点突破后带动的向上均衡,而不是低层次的内卷平衡。

谁都知道,这种平衡只是短暂的,哪座城市都具备一马当先,率先冲出跑道的机会。一旦有城市脱颖而出,再无以往赶超的可能性。

知耻而后勇,山东到了放下身段向中部省份学习的时候了。

其实,山东并非没有机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山东半岛是与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并列,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城市群。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有约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2020年GDP突破7.3万亿元。

关键是要怎么做?

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俗说,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都市圈。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都市圈建设能够强化城市群的核心作用。

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胶东都市圈和济南省会都市圈2个都市圈,青岛和济南的都具备带动、激活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的潜力。

都市圈的意义在于功能定位、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建共享。4月1日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加快青日高铁、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铁路开建。刚印发的山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是将“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8项工作的首位。

但是对比中部地区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